四川省食用菌协会官网
您现在的位置:四川省食用菌协会 > 菌类科普 > 正文

协同赋能:农信担保“浙里担”模式解剖

2019-11-08 14:39        来源:农民日报

  农业融资难、融资贵一直是“老大难”问题。近年来,情况虽有所好转,但如果额度稍大,结果仍不容乐观。但在浙江,这种情况基本已成“老黄历”。

  只要经营良好、额度适宜,无需抵押,无需找人担保,无需见面签字,甚至无需直接提供各种证件,短短三五天,你就能在银行一个部门完成贷款流程。关键是,融资不仅便捷,而且综合成本远低于市场标准。

  浙江农信担保公司董事长李建斌说:“通过制度供给,金融支农的生态圈在浙江已经悄然形成。”

  走协同之路,小公司也能办大事业

  解决农业融资困局,还得从政策性担保破题。

  浙江“三农”实情是:农民收入高,但农业比重低;地域小,且交通便利;农民信用程度高;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等等。这就决定了浙江不能走抵押担保的传统老路,也不必走层层建分支机构的重资产老路,而必须以创新为驱动,走出一条抱团合作、相互赋能的“农担新路子”。

  浙江认为,农村金融本身就是个巨大市场,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,无论出于政策考量,还是市场驱动,相关机构都希望有所作为。“关键在于找到各方需求,通过赋能,激发其金融支农的积极性。”

  2016年9月,浙江农担公司组建成立,注册资金不大,只有9亿元。公司内部只设了综合、业务、风控、财务4个部门,也没有大范围去设机构、铺摊子,专职人员只有17个,数量为全国最少。

  有人说,这么几个人、“几杆枪”,能办什么事、顶什么用?但李建斌却信心满满,他的路径设计十分清晰,那就是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的政治优势,进行相互协同、共同赋能,形成金融支农生态圈。“如果单打独斗、单兵作战,农担公司纵有三头六臂,也是无能为力”。

  银担协同,激发“金融支农”积极性

 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,银行渴望有所作为,但由于业务成本高、效率低、对行业不熟悉、风险不可测,因此常常无计可施、望而却步。

  对此,农担公司首先与银行建立起责任共担机制,以降低其在风险上的后顾之忧。原来,银行信贷支农的风险是独家承担,只要一笔贷款出现风险,整个工作业绩都将受到严重影响。跟农担公司形成协同后,双方按照比例各自承担责任,这就大大解除了银行的风险顾虑。

  简化贷款手续,提高业务效率,也是银担协同的重要内容:传统担保贷款,必须由银担双方独立开展调研、独立进行审批和面签后才能完成,不仅环节多、耗时长、效率低,还增加了贷款主体的负担,客户需要在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来回跑、多次跑。

  银担双方协同后,对担保贷款的对象、范围、额度和准入标准都事先作出约定,双方的业务流程也进行了有效整合和创新再造。小额担保项目由银行审批通过后即先行放款,农担公司事后予以审核确认;大额项目也只要由银行向农担公司提交电子调查资料,农担公司进行书面审核或现场抽查后即可放款。这一银担双方间的协同,让业务环节减少一半以上、审批时间缩短一半以上,业务效率由此得以大大提高。

  政担协同,弥补市场短板

  “协同的关键是要解决各方受益问题,但这个受益不一定是经济利益,也可能是公益的。如果是平台,也有可能是为了增强黏性。”

  农合联是浙江首创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,

分享到:

上一篇:湖北秋冬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主打“优绿新”
下一篇:亳州市三举措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